在安徽省祁門蛇傷研究所,工作人員取出五步蛇用於研究。(新華社)
在十二生肖中,許多人認為蛇是特別的存在,既畏懼蛇的致命毒性,也同時發展著因牠而來的文化、醫療及生物科技產業。與其夾雜著愛恨交織的偏見,不如認識蛇、與蛇和平共處並利用蛇的價值,造福更多人類。媒體整理了「中國致命率最高的十大毒蛇」,牠們都是什麼樣的狠角色?
近日,一名來自瀋陽的幼教女老師在海南三亞旅遊時,疑被蛇咬死事件引發全網關注。蛇咬傷人案例不少,有女子自曝被銀環蛇咬傷兩年後,仍留有視力下降等後遺症。相關案例敲響了夏日戶外活動安全的警鐘,但不是被蛇咬就會死亡,關鍵在認清蛇的種類爭取更多搶救機會。而中國致命率最高的十大毒蛇話題也衝上熱搜,網民好奇,牠們都是什麼樣的狠角色?
眼鏡王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1.眼鏡王蛇:致命率65.15%
據新民周刊整理出來的「中國致命率最高的十大毒蛇」,眼鏡王蛇排名第一。眼鏡王蛇是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屬的毒蛇,分布於東南亞及印度等地,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。其平均體長為3.6到4米,壽命長達20年左右,主要食物竟是其他蛇類。
眼鏡蛇性情更凶猛,反應也極其敏捷,頭頸轉動靈活,排毒量大,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。
銀環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2.銀環蛇:致命率27.97%
銀環蛇排名第二,俗稱過基峽、白節黑、金錢白花蛇等,屬於眼鏡蛇科環蛇屬的一種劇毒蛇類,身長0.6到1.2米,背部有黑白相間的橫紋。
銀環蛇一次排毒量4.6mg,人致死量1mg,是世界十大毒蛇之一。被銀環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局部腫脹、運動神經失調、口吃、垂涎、惡心、嘔吐、昏迷、呼吸衰竭,如不加以有效治療,患者會在8到72小時內死亡。
泰國圓斑蝰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3.泰國圓斑蝰:致命率25.66%
泰國圓斑蝰排名第三,是蛇目蝰科蝰屬爬行動物,又稱金錢豹、金錢斑,黑斑蝰、鏈蛇等,其背面棕褐色,有三行較大的圓斑,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,在中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地也有分布。
泰國圓斑蝰的毒素有兩種,一種是出血性毒素,另一種是神經毒素,能具備這兩種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見的。牠的毒素會使中毒者出現像中風的症狀,令治療者未必能及時發現毒害,因而延誤治療。圓斑蝰咬死人的事例在亞洲蛇類中居冠。
海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4.海蛇:致命率22.47%
排名第四的海蛇為有鱗目海蛇科動物的概稱,別名平頦海蛇、平頦蛇,在中國分布於沿海地區。
海蛇的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,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,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。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,然而奇怪的是,牠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,而不是神經系統。
海蛇咬人無疼痛感,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,被海蛇咬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,但容易使人大意。海蛇的致命率能排到大名鼎鼎的蝮蛇、竹葉青和五步蛇之前,可見其可怕程度。
尖吻蝮(五步蛇)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5.尖吻蝮(五步蛇):致命率20.29%
尖吻蝮排名第五,俗稱五步蛇,是蝰科尖吻蝮屬的中大型管牙類毒蛇。頭大,明顯呈三角形,成年後頭背呈黑褐色,體背呈棕褐色。
尖吻蝮的毒液以血循毒素為主,主要為強烈的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毒素,且排毒量巨大。被咬後通常傷口紅腫、疼痛、流血不止。不久後傷口周圍出現血水皰,全身出現內出血。嚴重者會出現組織壞死、休克,甚至死亡。
白唇竹葉青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6.白唇竹葉青:致命率18.87%
白唇竹葉青排名第六,是有鱗目蝰科竹葉青屬爬行動物,俗名小青蛇、小綠蛇、綠牙蛇、青竹蛇等。頭呈三角形,頂部為青綠色,瞳孔垂直,呈紅色,生活於平原、丘陵或低海拔山區。
被竹葉青咬傷後傷口處理不當,能引起傷口劇痛,水腫,漸至皮下出現紫斑,最後導致心臟衰竭死亡。
金環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7.金環蛇:致命率17.55%
排名第七的金環蛇是體形較大的劇毒蛇。體長多在1到1.5米之間,屬於蛇目眼鏡蛇科環蛇屬,以身上具有均勻一致的黃色環紋得名。
金環蛇毒性含神經毒和心臟毒,對中樞神經系統、周圍神經、神經肌肉的傳導機能有選擇性損害作用,對循環系統主要呈現心肌損害,能引起心律失常,甚至心跳驟停。被咬的創面會出現壞死感染、壞疽、敗血症以及創口合並破傷風等症狀,呼吸麻痺後會引起積聚性肺炎、真菌感染等,從而導致受害者死亡。
舟山眼鏡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8.舟山眼鏡蛇:致命率11.87%
排名第八的舟山眼鏡蛇,又名中華眼鏡蛇,在廣東俗稱飯鏟頭,為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中大型前溝牙類毒蛇。頭橢圓形,與頸不易區分。受驚時常直立起前半身,頸部平扁擴大,做攻擊姿態。頸後有一寬大的白色飾紋,多於白天活動,常見於農田、灌叢、溪邊等地。雖叫舟山眼鏡蛇,但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區也均有分布。
舟山眼鏡蛇的毒液以細胞毒素為主,含突觸後神經毒素。被其咬傷後,傷口流血較少,局部疼痛腫脹、潰爛壞死。
原矛頭蝮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9.原矛頭蝮:致命率8.44%
排名第九的原矛頭蝮也是一種蝮蛇,又名龜殼花,俗名烙鐵頭、筍殼班等,是蝰科原矛頭蝮屬的一種中型管牙類毒蛇。頭呈三角形,身體較細長,棲息於海拔1300米到2100米的山區、丘陵多草木之處,分布十分廣泛,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區均有分布。
原矛頭蝮毒液以血循毒素為主,主要為出血和抗凝血毒素,同時會對組織細胞產生明顯的毒性作用,且排毒量較大。被咬後的表現通常為傷口疼痛腫脹、瘀血水泡,少數患者會出現消耗性凝血病。
短尾蝮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10.短尾蝮:致命率7.65%
令人聞風喪膽的蝮蛇,在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中,僅排名第十。短尾蝮體型短粗,頭略呈三角形,是蝰科亞洲蝮屬的一種頭側具有頰窩的中小型管牙類毒蛇,通身背面黃褐色、灰褐色、黑褐色或肉紅色。身體兩側各具一行大圓斑。在中國除黑龍江、吉林、內蒙古、寧夏、青海、新疆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西藏無分布外,其餘各地均有分布。
短尾蝮毒液為混合毒,其中以血循毒為主。被咬後傷口周圍劇烈疼痛、紅腫、皮下瘀血。臨床表現為頭暈、視物模糊及復視、惡性嘔吐症狀,嚴重者會出現休克、呼吸麻痺和急性腎功能衰竭。
「中國第一蛇村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水北村子思橋。(取材自上觀新聞)
●中國第一蛇村 巔峰時近百戶養300多萬條蛇
提到蛇,不少人的第一感受是害怕,但在「中國第一蛇村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水北村子思橋,蛇卻是村民鍾愛的「搖錢樹」。他們以養蛇為業,把「有害」化為「有利」」在不到1平方公里土地上,最高峰時期,近百戶村民飼養著300多萬條各種蛇類。而目前全球抗蛇毒血清有70%原料都來自子思橋,蛇還能用來做藥酒、排毒面膜,且已經出口到了南韓。
據潮新聞報導,水北村子思橋是德清縣有名的養蛇專業特色村,每個村民都能說一段「蛇經」,楊洪昌是其中的代表人物,他不僅是全村養蛇領軍人,還發明了人工孵化幼蛇技術,成立了莫干山蛇類實業有限公司和德清蛇文化博物館。「我1977年前後開始養蛇,已經養了幾十年了」,楊洪昌說,子思橋養蛇主要是藥用,有箱體養殖,也有仿生態養殖、溫室養殖等。
村民正在取蛇的毒液,做為蛇毒血清的原料。(取材自都市快報橙柿互動)
水北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沈海良表示,現在子思橋養蛇的農戶從2000年高峰期的近百戶、300多萬條蛇,減少到40多戶、上百萬條,一方面是因為蛇的資源比以前少,另一方面則是養殖比以前更規範嚴謹,有不少新規,「比如和居民區要有多少距離,有些毒蛇不像以前一樣能養在家裡,需要規畫專門的養殖區域」。
楊洪昌也表示,相較以前,現在有很多養殖標準,比如除了取蛇毒之外,不建議養殖人近距離接觸蛇,不要用手去觸摸毒蛇,「通過規範標準化養殖,現在被蛇咬傷的很少」。沈海良說,1990年代,村裡曾經有人因被蛇咬而去世,那時村民意識單薄,就自己用草藥敷了一下,也沒去打血清,如今大家意識都提高了,對安全問題也愈來愈重視。
德清蛇文化博物館內,陳列著眼鏡蛇、蟒蛇、王錦蛇等活體蛇。博物館外的仿生態養殖區,資深養殖人用工具將不同種類的蛇放入單獨區域。
楊洪昌說,除了眼鏡王蛇等少數幾種,大多數蛇類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。「去野外一定要做好防護,穿比較厚的高幫鞋子,不然一不小心踩到蛇,蛇覺得痛了就會反過來咬你。一旦被蛇追,可以往地勢高的山坡上跑,因為蛇上撲的速度相對較慢」。
「在中國,大多數被蛇咬傷的情況,都是蝮蛇」,楊洪昌說,蝮蛇在中國的分布很廣,西藏、東北、內蒙古、長江中下游都有。被蛇咬了可用大量水沖洗,血液流出也會把毒液帶出,對身體的傷害也少,再及時去醫院就診,打相應的抗蛇毒血清。
楊洪昌說:「我們也要加強科普工作,教公眾識別哪些蛇是有毒的,哪些蛇是無毒的,知道一旦被蛇咬了之後要如何應對。」
「現在全世界的抗蛇毒血清,有70%的原料都是來自我們子思橋」,楊洪昌表示,如果到泰國去被眼鏡蛇咬到了,用的抗蛇毒血清可能也是中國產的,因為中國的血清已經出口到全世界了。
在他看來,蝮蛇等蛇類雖然有毒,但是另一方面,也有很多用處,尤其是在生物醫藥領域。
目前,楊洪昌的莫干山蛇類實業有限公司已與浙江大學簽訂項目協議,圍繞珍稀蛇類人工繁育與生物制品開發進行研究,以期解決珍稀蛇類人工繁育的關鍵技術難題,並研製開發高附加值的蛇類生化用品等。
「蛇還可以用於做藥酒、做面膜,用蛇毒做的面膜具有排毒作用,目前已經出口到了南韓,」沈海良說,「對於蛇類,我們要理性看待。除了有害的一方面之外,也可以利用好牠有用的方面。現在科技不斷在發展,我們要把有害的東西轉化為有利的東西」。
村民正在取蛇的毒液,做為蛇毒血清的原料。(取材自都市快報橙柿互動)
白唇竹葉青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原矛頭蝮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泰國圓斑蝰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短尾蝮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尖吻蝮(五步蛇)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金環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舟山眼鏡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「中國第一蛇村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水北村子思橋。(取材自上觀新聞)
銀環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眼鏡王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海蛇。(取材自新民周刊)
泰國
東南亞
南韓
上一則
吸引旅客消費…中國「240小時過境免簽」適用範圍增至55國
下一則
展示機器人使用場景與性能 北京將開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