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华夏族的形成
夏禹在治水的过程中,对全国各地的土壤性质、物产、人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,在继承有虞氏以后,改十二州为九州岛(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),并依实际情况确定各州贡赋。夏朝对其境内各族群的称呼有:冀州东北部的岛(鸟)夷、青州滨海之地的嵎(堣)夷和莱夷、徐州淮水边的淮夷、扬州海岛上岛夷、梁州的和夷、雍州西南部的三苗(许多的古老著名部落的苗裔),以及西部的昆仑(三重丘陵)、析支(黄河河曲)、渠搜(渠旁山边)等山地族民。夏、商、周三朝全盛时,所辖疆域与虞帝舜时略同,在行政建制上,商、周两朝则仿夏划天下为九州岛。
在周代,国君的姓氏和血缘备受重视。周初分封的前各朝后裔国、周王族姬姓国,以及周朝建国时的功臣受封国,均被列为“华夏」。而其他姓氏的国君,都被视为异族。